早稻田大學
Waseda University
收到很多私信問早稻田MBA的門檻,說實話,這項目真不是有錢就能讀的。作為日本私立大學里的"金字招牌",它家MBA光報名費就要3萬日元(約合1500元人民幣),但這只是開始。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說說真實情況。
先說最關鍵的硬指標:
1. 學歷要求比想象中寬松,自考本科也能申請,但必須提供學位認證
2. 工作經驗卡得嚴,最少2年管理崗經歷(帶過3人以上團隊)
3. 語言成績二選一:托福79+或托業730+(注意有效期2年)
4. 需要準備3封推薦信(其中1封必須來自直屬領導)
2024年學費漲到235萬日元/年(約12萬人民幣),加上東京的生活費,兩年下來沒40萬人民幣打不住。不過有個省錢竅門——他們給留學生準備了6種獎學金,最高能cover 50%學費,但要在3月31日前申請。
哪些人最容易錄取呢?根據去年入學數據:
制造業中層管理(占38%)
金融機構項目經理
跨國企業區域負責人
家族企業二代繼承人
有個朋友去年申請時踩了大坑:他以為網申完就完事了,結果漏了視頻面試環節。這里別忘了,早稻田的篩選分三輪:材料初審→視頻答辯→現場案例討論,每個環節間隔不到10天,建議提前準備好商務正裝。
說到材料準備,個人陳述要重點突出三點:為什么選日本市場、未來5年職業規劃、能為校友圈帶來什么資源。去年有個申請人因為詳細寫了想開發中日跨境電商平臺,雖然GPA只有3.0也拿到了offer。
對了給個實在建議:如果英語一般但日語好,可以考慮走日語項目。雖然競爭更激烈(錄取率17%),但畢業后留日工作機會多,三菱、索尼這些大廠每年都會來校招。
常見問題:
Q:需要GMAT成績嗎?
A:不是必須,但有650+能加分
Q:年齡有限制嗎?
A:目前錄取者最大42歲,平均31歲
Q:疫情后授課形式?
A:恢復線下課,但提供3個月線上過渡期
早稻田MBA畢業生真實就業去向
說到日本留學,早稻田的商科招牌絕對夠硬氣。尤其是它的MBA項目,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內外學子。但研友們兒最關心的還是:砸錢花時間讀出來,到底能找到啥工作?今天咱們不整虛的,直接上干貨,聊聊早稻田MBA畢業生真實的職場選擇。
一、行業選擇比你想的更"接地氣"
很多人以為MBA畢業肯定都往投行、咨詢這些"高大上"的行業擠,實際情況還真不太一樣。從近三年的就業報告看,早稻田MBAer最集中的三個領域是:制造業(32%)、IT/互聯網(28%)和綜合商社(25%)。特別是豐田、索尼這些本土制造業巨頭,每年都來早大搶人,畢竟日本還是制造立國嘛。
有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選擇創業的比例從5年前的3%漲到了現在的11%。不少畢業生看準了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商機,做養老護理相關的智能設備或者服務平臺,這幾年確實出了幾個叫好又叫座的項目。
二、企業類型不只有"大手企業"
雖然進三菱商事、軟銀這些名企的確實不少(約占4成),但更多人選擇了中型成長企業。去年有個畢業生進了家做跨境電商的中堅企業,入職半年就負責東南亞市場開拓,薪資比同期進大商社的同學還高15%。他說得更實在:"大企業論資排輩太嚴重,不如在上升期的公司拼一把。"
外企方面,亞馬遜日本和樂天是吸納大戶。特別是樂天的國際事業部,早稻田MBA背景的員工占比超過20%,畢竟他們的全球化戰略正需要既懂日本商業文化又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三、薪資待遇別被平均數忽悠
官方公布的應屆平均年薪是650萬日元左右,但這個數得拆開看。進傳統制造業的起薪大概在550-600萬,咨詢行業能給到700萬往上,要是去外資投行,800萬起步不算稀奇。不過要提醒的是,東京的生活成本擺在那兒,房租交通費一扣,實際到手的差距沒那么夸張。
有個在日立做戰略崗的學姐說得實在:"別看外資給得多,加班強度能翻倍。我們部門朝九晚六,每年還能攢20天帶薪假,這性價比自己掂量。"
四、校友資源比你想象的更"有用"
早稻田在日本的校友網絡可不是蓋的,三井、住友這些財團的中高層里隨處可見早大出身的前輩。MBA項目特有的"OB訪問制度"讓學生可以直接約見企業高管,去年就有同學通過這個渠道拿到了伊藤忠商事的內推資格。
還有個隱藏福利是"地域合作企業"。比如和學校有合作的靜岡縣中小企業團體,專門為MBA畢業生提供管理崗機會。雖然不在東京,但晉升速度快,不少人在35歲前就能當上分社長。
說到對了,選早稻田MBA的多數人圖的就是個"實在"。沒有花里胡哨的噱頭,就是扎扎實實教你怎么在日本商業社會立足。從就業數據來看,這個目標確實達成了。對于那些想在亞太地區發展,又希望兼顧工作與生活質量的求學者來說,這里確實是個靠譜的選擇。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早稻田大學mba風采優質教育理念,申請技巧,落戶優勢大曝光(早稻田大學mba教育理念及申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