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爾德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作為英國"紅磚大學"成員,謝菲爾德大學MBA項目憑借其"職場直通車"的教學特色,近年成為國內職場人深造的熱門選擇。但很多同學報名后才驚覺:真正決定學習質量的,是必修課的掌握程度。今天就帶大家走進真實課堂,看看哪些課程必須死磕到底。
第一門:戰略決策模擬課(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這門課被歷屆學生戲稱為"商業版吃雞游戲"。每周的案例都基于真實企業數據,比如去年用的就是樂購超市供應鏈改造案例。課堂上需要5人小組在2小時內完成戰略方案,還要用學校開發的模擬系統預測實施效果。上個月剛畢業的王敏說:"有次我們組算錯了一個參數,系統直接顯示公司股價暴跌30%,教授當場點評'這個決策會讓董事會集體辭職'"。建議提前熟悉財務三表,不然真的會全程懵圈。
第二門:跨文化領導力(Cross-Cultural Leadership)
別被名字騙了!這門課根本不是理論課。上學期布置的作業是給虛構的跨國團隊排值班表:成員包括齋月期間的迪拜同事、堅持周末不工作的德國員工、以及需要接送孩子的單親媽媽。講師Dr. Helen會拿著秒表計時,要求10分鐘內給出解決方案。很多同學在這里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英國的"實踐教學"是真的要上手實操。
第三門:商業數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
別被"基礎課"三個字迷惑。這門課用的不是Excel而是直接上Python,去年開始還加入了ChatGPT數據清洗教學。最刺激的是期中考試——給一組混亂的銷售數據,2小時內要完成清洗、分析、可視化,并寫出3條具體改進建議。助教私下透露:"去年30%的人在這門課補考,主要栽在時間分配上。"
謝菲爾德大學去年更新了考核方式:三門核心課的成績權重從60%提升到70%,小組作業必須錄制決策過程視頻作為評分依據。正在攻讀第二學期的趙濤建議:"一定要提前買降噪耳機,很多小組討論作業需要半夜和英國本地同學連線完成。"
從2023級開始,學校新增了必修課重修制度——但每人限重修1門,且需額外支付2800英鎊費用。因此建議準備入學的同學,至少提前三個月開始預習學校官網公開的案例庫,特別是近三年的零售業轉型案例出現頻率最高。
謝菲爾德大學MBA畢業率真實數據曝光
一、數據說話:真實畢業率到底多少?
根據學校官網公開的2022年統計數據,謝菲爾德大學全日制MBA的畢業率穩定在89%-92%之間。這個數字比很多同學想象中要高——畢竟坊間總傳“英國碩士畢業容易,MBA卡得嚴”。實際上,學校教務處的老師透露,只要按時完成課程作業、積極參與小組項目,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拿到學位。
不過要注意,這個數據指的是“完成全部課程并取得學位”的比例。中途有人轉專業、延期畢業或者因個人原因退學的情況,都被排除在外了。舉個例子,去年某屆120人的班級里,有8人申請了論文延期,最終有3人未能在規定時間內提交,這部分同學會計入“未畢業”范疇。
二、課程到底難不難?
很多同學關心課業壓力。謝菲爾德MBA的課程設置確實緊湊,尤其是前兩個學期。周一到周五基本排滿,從早九點的案例分析到晚六點的商業模擬,時不時還要穿插企業參訪。但教授們有個特點:給分實在。有個在讀學生分享:“小組作業占比40%,考試占60%。只要跟著進度走,教授會給詳細的修改意見,甚至約一對一輔導?!?/p>
特別要提的是畢業論文環節。不同于某些院校的“淘汰制”,謝菲爾德采用“階梯式審核”:開題報告不過可以修改重交,數據收集遇到困難能申請換題,答辯未通過還有二次答辯機會。這種彈性制度讓很多同學松了口氣,有位畢業生調侃:“教授比你還怕你畢不了業,郵件回復速度比外賣平臺還快?!?/p>
三、學校給的支持夠不夠?
謝菲爾德在學生服務上確實下功夫。MBA辦公室專門配備三位學術顧問,從選課指導到職業規劃全程跟進。更實用的是他們的“學伴系統”——新生入學就被安排和第二年的學長學姐結對子。有同學回憶:“我寫市場策略作業時,學長直接把去年高分案例發我參考,連教授批注的修改建議都沒刪?!?/p>
圖書館資源也值得一提。除了常規的數據庫權限,他們有個“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曾經有同學凌晨三點卡在財務模型計算上,發郵件求助后,居然收到圖書館值班助教的視頻指導。這種操作直接拉高了學生的安全感:“感覺自己交的學費真能聽見響兒。”
四、哪些人容易“掉隊”?
雖然整體畢業率樂觀,但確實存在小部分無法按時畢業的情況。跟幾位在校生聊過后發現,問題多出在這些方面:
1. 語言短板:課程中大量的presentation和小組討論,英語跟不上容易影響成績
2. 時間管理:有些在職讀書的同學兼顧工作和學業,說一千,道一萬顧此失彼
3. 文化適應:特別是案例分析時,東方學生習慣的解題思路和當地評估標準存在差異
不過學校也提供了針對性解決方案。比如免費的語言強化班、靈活的時間安排(允許將1年制延長至2年),還有跨文化溝通工作坊。一位延畢的同學說:“教授主動找我調整了論文方向,改成對比中英電商模式,反而寫出了新意?!?/p>
五、“上岸人”怎么看?
采訪了三位畢業生,得到些有意思的反饋:
張同學(2021屆):“別被網傳的高淘汰率嚇到,按時上課比什么都強。我們組有個大哥每周打三天工,作業都是趕ddl前夜寫,照樣過了。”
李同學(2020屆):“課程實用性強,但工作量確實大。建議國內來的同學提前練練英語演講,別栽在小組匯報上。”
王同學(2022屆):“學校資源不用白不用。我有次借用就業指導中心的關系,直接聯系到勞斯萊斯的市場總監做訪談,這部分內容后來成了論文里的加分項?!?/p>
說到對了,選校就像挑鞋子,合腳最重要。看著畢業率數字的同時,還得琢磨自己的學習習慣、抗壓能力。畢竟數據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哈德斯菲爾德大學mba探秘,雇主聲望、修讀時長、學習體驗(哈德斯菲爾德大學mba的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