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前兩天有個老同學問我:"聽說劍橋MBA門檻高得離譜?我工作五年存款剛夠學費,是不是連申請的資格都沒有?"這話讓我想起三年前自己抱著銀行流水瑟瑟發抖準備材料的日子。今天咱就掏心窩子說說,劍橋MBA到底要啥條件,那些中介不會告訴你的坑都在哪。
一、劍橋MBA到底要啥條件?
1. 學歷門檻:別被"名校情結"唬住
招生辦親口跟我說過:"我們收過二本畢業的創業者,也拒過清北畢業的混子"。重點看你的本科成績單有沒有持續向上的趨勢,特別是說一千,道一萬兩年。我同班就有位大哥,專升本學歷,但工作八年帶出三個爆款APP,面試時把考官說哭了。
2. 工作經驗:質量比數量重要
官網上寫的3年工作經驗是底線,實際上錄取者平均工作5.2年。重點是你得說出具體成就,比如"帶領8人團隊完成跨國并購"比"在某500強任職"管用得多。有個妹子才工作28個月,但她把家族企業的出口額從0做到2000萬美元,照樣拿offer。
3. 語言成績:雅思7.5是道坎兒
這里有個冷知識:寫作小分必須7.0以上。我見過總分8.0的大神因為寫作6.5被卡,對了改申LBS的。建議考UKVI版本,萬一要讀語言班也方便。
二、學費貴在哪?真能賺回來?
2024年學費漲到64,000英鎊,加上生活費直奔百萬人民幣。但說句大實話:
? 周三下午茶都是投行大佬來嘮嗑
? 創業課導師直接幫你改商業計劃書
? 全球校友系統能精準找到行業引路人
我室友去年畢業,靠校友內推進了麥肯錫,簽約獎金就把學費掙回三分之一。
三、“防坑”攻略(中介絕對不會告訴你)
1. 推薦信要"具體到某天下午"
別讓領導寫"該員工表現優秀",要寫"2023年6月緊急項目中,他72小時協調三個部門完成方案"。我當初讓客戶寫了封推薦信,里面提到我怎么在臺風天保住他們的數據,這成了面試時的爆點。
2. 視頻面試別盯著攝像頭
劍橋用的是HireVue系統,記住要看屏幕下方的話筒標志!我第一遍錄的時候眼睛亂飄,結果重錄了三次。提前在電腦上貼個笑臉貼紙提醒自己。
3. 文書避開這三個雷區
× "我從小夢想進劍橋"
√ "去年幫公司開拓英國市場時發現三個痛點"
× "貴校排名全球第X"
√ "貴校的XX教授提出的Y理論解決了我當前困境"
× "我是個勤奮好學的人"
√ "連續17個月保持凌晨4點學習行業報告的習慣"
對了說句掏心窩的話:申請劍橋MBA就像談戀愛,得讓學校覺得"非你不可"。去年幫學弟改材料,發現他總強調自己多優秀,后來改成著重寫"我的冷鏈物流方案正好匹配劍橋農業創新實驗室的需求",立馬收到面試邀請。
劍橋MBA畢業生都去哪了?最新就業數據大曝光
每年都有不少人好奇,砸重金讀劍橋MBA到底值不值?學校公布了最新畢業生去向,咱們直接上干貨,看完你就知道這幫人畢業后到底混得咋樣了!
一、找工作比買菜還快?
去年劍橋MBA畢業生三個月內拿到offer的比例直接沖到93%,平均每人手握3.2個工作機會。別說投簡歷石沉大海了,人家是坐在學院里被獵頭追著跑。倫敦金融城的投行、硅谷科技巨頭、還有咨詢行業大廠,隔三差五就往劍橋校園里扎堆開招聘會。
二、搞錢的都去了這些行業
1. 科技公司真吃香:35%的人進了亞馬遜、谷歌這些大廠,現在連傳統車企都在搶數字化轉型人才,有個畢業生剛畢業就去特斯拉管智能駕駛項目
2. 咨詢行業老牌勁旅:麥肯錫、波士頓咨詢這些公司每年固定來"進貨",今年28%的人選擇這條路線
3. 金融圈依然堅挺:雖然都說金融不景氣,還是有22%的人進了高盛、摩根大通,有個北京姑娘畢業后直接殺回香港做私募
三、工資單看著就刺激
今年畢業生平均年薪折合人民幣直接破百萬,最高的那個在舊金山做人工智能產品經理,年薪加股票都快趕上小型上市公司利潤了。不過要提醒下,這錢真不是白拿的——80%的畢業生上班頭半年都在倒時差開跨國會議。
四、滿世界亂飛才是常態
你以為這幫人都留在英國?那就錯了!數據顯示:
38%的人往美國跑(主要紐約、舊金山)
25%選擇殺回亞太(香港、新加坡最火)
剩下的人里還有去非洲搞新能源的、在南美做電商的
要說劍橋MBA有啥特別,除了課堂上那些案例教學,更重要的是那個校友網。上次碰到個2010年畢業的老學長,現在在印尼搞物流創業,聽說剛融了C輪。這種全球都能找到"自己人"的感覺,可能才是這個學位最值錢的地方。
下次路過劍橋Judge商學院的時候,別忘了看看公告欄里那些招聘海報,那可不是裝飾品,都是真金白銀的機會在招手呢!
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
麥德林行政金融和技術大學mba,值得上嗎?申請門檻和吸引力綜合考量
劍橋大學mba性價比與個人發展的平衡,適合中國學生的劍橋大學留學之道